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3篇
  免费   398篇
  国内免费   881篇
测绘学   10篇
大气科学   185篇
地球物理   131篇
地质学   2209篇
海洋学   67篇
天文学   13篇
综合类   66篇
自然地理   41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101篇
  2019年   100篇
  2018年   113篇
  2017年   119篇
  2016年   123篇
  2015年   119篇
  2014年   126篇
  2013年   150篇
  2012年   124篇
  2011年   107篇
  2010年   105篇
  2009年   107篇
  2008年   119篇
  2007年   119篇
  2006年   118篇
  2005年   91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80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52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根据2009年9月首次获得的长江口北支海水pCO2实测数据,结合温度、盐度等参数,对长江口北支海水pCO2时空分布、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长江口北支海水pCO2总体呈现出淡水端高,咸水端低的特点;在同等盐度条件下,长江口北支海水pCO2明显高于长江口南支;长江口北支南段海水pCO2与盐度之间有着...  相似文献   
92.
二连盆地早白垩世断陷及基底构造的耦合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底构造在沉积盆地的形成与演化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利用地球物理资料和地表地质调查数据,对二连盆地早白垩世断陷分布规律与基底构造特征及其关系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基底构造对富油凹陷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二连盆地早白垩世68个断陷总体上自北东向南西呈弥散式分布,这些断陷可分为南部断陷群与北部断陷群,断陷群夹持在隆起之间,总体上构成了正负相间的盆岭构造格局。基底构造控制着二连盆地早白垩世断陷分布,表现为:断陷群沿着深断裂分布;坳陷对应着基底先存复向斜,隆起对应着基底先存复背斜;刚性的锡林浩特地块分割了断陷群。深断裂作为构造薄弱区在伸展变形过程中优先重新活动,并控制着断陷的发育与分布;盖层演化和基底构造之间具有良好的继承性;基底流变性发生突变的区带对断陷的发育与分布也具有控制作用。盆地基底断裂带上叠的凹陷、基底断裂带交汇处上叠的凹陷和刚性基底上新生的凹陷在伸展变形过程中构造继承性好、沉降量大、优质烃源岩发育,是富油凹陷发育的有利区域。  相似文献   
93.
通过对南海北部ODP1145站沉积物的常量元素和碳酸盐分析,探讨了早更新世南海北部沉积物常量元素和碳酸盐含量变化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结果表明,南海北部沉积物中主量元素CaO、Fe2O3、K2O、Na2O、MnO和P2O5受碳酸盐含量影响相对较小,而SiO2、MgO、Al2O3和TiO2受到碳酸盐含量影响相对较大.碳酸盐校正后的常量元素变化可以划分为3种类型,即PC1、PC2和PC3,它们的主要特点有:PC1元素组合包括了SiO2、CaO、Na2O、P2O5、Fe2O3和K2O,主要反映了与季风强度有关的生源物质产率变化,指示了距今2.5~1.5Ma时段生产力的逐渐降低;PC2元素组合(Al2O3、TiO2)代表了陆源物质的输入,指示了在约2Ma开始陆源物质输入的明显增加;PC3元素组合(MgO、MnO)可能与海洋自生作用有关,反映了海底氧化/还原环境的相对变化.早更新世南海北部CaCO3含量呈阶段性降低,一方面受陆源物质稀释作用的影响,另一方面可能更与生物生产力逐渐降低有关.主量元素组合及碳酸盐含量在约2Ma和1.7Ma左右均发生显著变化,可能指示了早更新世时期东亚冬季风的两次增强.  相似文献   
94.
By the analysis of the published zircon U-Pb ages and Hf isotope data, this paper firstly presents a comprehensive review about the staggered growth and reworking of early Precambrian continental crust in Alxa Block.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ncient crustal remnants of Alxa Block was formed in Meso-Paleo Archean, which was recorded by 3.0~3.6 Ga detrital zircons and Hf model ages. The early crustal growth of Alxa Block could be traced back to early Paleo-archean. Currently, the oldest zircon U-Pb age is about 3.6 Ga. Analogous to the other places of North China Craton, the Alxa Block underwent two-stage crustal growth at 2.7~2.9 Ga and 2.5~2.6 Ga respectively, and the former might be wider. The ~2.5 Ga (TTG) tectono-magmatic event, which represents the North China continent’s cratonization, also existed in Alxa Block. The corresponding zircon Hf isotope data indicate that the TTGs were mainly derived by melting of 2.7~2.9 Ga juvenile crust, possibly by mixing with a certain ancient crust, and a small portion was produced by instant reworking of 2.5~2.6 Ga juvenile crust. Proceeding to Paleo-proterozoic, the Alxa Block underwent multi-stage tectono-magmatic events, approximately peaked at 2.30~2.35 Ga, 2.15~2.17 Ga, 2.00~2.10 Ga, 1.95~1.98 Ga and ~1.90 Ga. The continental crust was mainly formed by reworking of 2.7~2.9 Ga and 2.5~2.6 Ga juvenile crust, simultaneously by a fraction of ~2.1 Ga juvenile crust. In Paleo-proterozoic, not only the Archean crustal reworking but also the juvenile crustal growth existed in Alxa Block.  相似文献   
95.
詹瑜 《江苏地质》2015,39(2):207-210
主要论述了江苏东海南古寨村一带产恐龙足印化石地层的岩石地层归属和地质时代,认为这套地层应归于大盛群,而不宜归于青山群或孟疃组,时代为早白垩世晚期。江苏东海南古寨村一带大量恐龙足印化石的发现不仅填补了江苏不产恐龙化石的空白,而且也为该县增添了新的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96.
韩吉龙  王清海 《世界地质》2015,34(4):886-902
华北克拉通辽东半岛地区广泛发育侵位于青白口系不同层位中的辉绿岩(脉)岩墙,对其锆石CL图像、U--Pb定年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得出以下结论。锆石类型有三组:前两组锆石具有早期岩浆作用的锆石属性或结晶基底的变质锆石属性,反映该区辉绿岩岩浆上升过程受到了陆壳的混染;第三组锆石多呈自形--半自形短柱状,发育岩浆振荡生长环带结构或条带结构,具原生岩浆成因锆石属性,锆石SHRIMP U--Pb定年显示其加权平均年龄为832.3±8.1 Ma(n=14,MSWD=1.3),可以代表辉绿岩的结晶年龄。岩石地球化学组成,其具有低Si O_2、Al_2O_3,高TFe_2O_3、MgO、Ti O_2的特征,这与拉斑玄武岩特征相似;其稀土元素总量相对较低(ΣREE=71.88×10~-6~129.64×10~-6),且具弱的正Eu异常和铌亏损;略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Rb、Pb、Ba)和高场强元素(HFSE:Th、U、Zr、Ti、Hf),而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Nb、Sm、Gd、P)等;以上特征指示岩浆源区为富集型地幔,且上侵位就位过程中受陆壳不同程度的同化混染。本文对辉绿岩的研究显示华北克拉通辽东半岛地区在新元古代早期存在基性岩浆活动,结合前人对华北克拉通中元古代晚期—新元古代早期构造--岩浆事件的研究成果,进一步证明了华北克拉通东北部在新元古代早期经历了挤压汇聚后的伸展裂解演化过程,这与Rodinia超大陆聚合和裂解事件一致。  相似文献   
97.
鹰扬关群在湘—粤—桂三省交界地区广泛发育,为一套以绿片岩相变质的细碧岩、(石英)角斑岩及相关的火山碎屑岩为主,含有细碎屑岩和碳酸盐岩组合。该群的成岩背景过去一直认为是Rodinia超大陆裂解背景下的大陆裂谷环境,时代归属为新元古代。岩石学、地球化学和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表明,鹰扬关群火山岩主要属于基性-中性火山(碎屑)岩类,在岩石化学成分上表现为明显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包括U、Th、Ba、K和Rb等)和轻稀土元素,而Nb、Ta、P和Ti等高场强元素和重稀土元素相对亏损,反映其具有俯冲-消减作用形成的岛弧-弧后盆地型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获得鹰扬关群中变角斑岩的锆石LA-ICP-MS U-Pb谐和年龄为(415.1±2.1)Ma(n=13,MSWD=1.8),表明其为加里东期海相火山喷发的产物。结合云开地块北缘存在有早古生代MORB型和岛弧型变质基性火山岩的资料表明,扬子板块和华夏板块结合带(称之为钦—杭结合带)西南段有早古生代的古洋盆,鹰扬关群岛弧-弧后盆地型火山岩可能是钦—杭结合带南西段早古生代洋陆俯冲-消减过程的地质记录,钦—杭结合带西南段加里东期的构造格局是俯冲增生造山带而不是陆内造山带。  相似文献   
98.
在羌塘盆地中央隆起带附近角木茶卡南发现一套下二叠统展金组含凝灰质烃源岩。依据露头样品和测试数据,从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及成熟度方面对这套烃源岩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展金组烃源岩有机碳含量在0.35%~0.98%之间,达到了烃源岩标准,且大部分接近中等烃源岩标准;通过干酪根镜鉴、干酪根元素分析、干酪根碳同位素等结果分析,其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Ⅱ2-Ⅲ型;有机质镜质组反射率Ro为1.54%~1.59%,岩石热解峰温Tmax介于467~530℃之间,干酪根腐泥组颜色为棕黄色,显示有机质热演化处在高成熟阶段。研究结果显示该套烃源岩具有较好生烃潜力,在以后的勘探中要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99.
山东省灵山岛负载构造和球-枕构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运用野外露头考察、沉积岩石学、地质统计等方法,对灵山岛的负载构造和球-枕构造进行研究。这些负载构造和球-枕构造侧向延伸好,在整个剖面上连续分布,具有多尺度、多形态、多组合等特点。形成负载构造和球-枕构造的前提条件是地层密度的倒置(上大下小),变形的根本驱动力是沉积物自身的重力。球-枕构造和负载构造的形成机制相同,只是变形程度和阶段不同。根据不对称负载构造受横向剪切力分析,证明早白垩世时该盆地存在古斜坡,并且SE高、NW低。综合考虑地震触发形成震积岩的标志特征和灵山岛的构造地质背景,认为本研究区的负载构造和球-枕构造系古地震触发形成。  相似文献   
100.
汪明泉  赵艳军  刘成林  丁婷 《岩石学报》2015,31(9):2745-2750
四川盆地东部嘉陵江组四段石盐岩中发育大量原生的单一液相包裹体,为揭示石盐结晶时古海水的温度,恢复早三叠世古气候提供了有利条件。本文在蒸发岩岩相学研究的基础上,对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进行了测试。测温结果表明,石盐结晶时卤水的温度在17.7~63.5℃之间,与该地区碳酸盐岩氧同位素数据所反映的温度特征基本一致,说明早三叠世时海水具有较高的温度。这有利于古海水的强烈蒸发浓缩,为成钾奠定了良好的气候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